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务公开 > 财务信息 > 正文
财务信息

加强检察机关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1-12-28 17:10:5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加强检察机关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该机制己无法满足检察机关财务管理发展需求,己成为检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检察机关经费不足、地区保障水平差距明显、执法不严等。为有效处理以上问题,我国与省级财政对检察机关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为检察机关快速运作、依法办案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依据。

关键词:检察机关;经费;管理

检察机关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而在各项检务工作中,经费保障是核心,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基础。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各级检察机关面临的迫切和紧要的问题。各级检察机关的经费是由中央财政供给,但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中,对于经费保障机制的地区差异性仍然凸显。因此,着力从导致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入手,从中来分析原因并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

一、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检察机关经费管理实践来看,对于检察经费主要有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个人经费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公用经费则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相对而言,公用经费管理问题突出,从近年来我院公用经费支出现状来看,超出预算是普遍现象,而各级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难以与检察业务实际相结合,如差旅费、办案经费占比较大,也是列支最多的科目。当前科技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对于检察办案工具的需求较高,尽管检察经费相继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但随着办案任务的加重,办案程序的复杂化,办案成本也相继陡增。对于经费追加部分主要依靠罚没返还。随着财务收支归口统一趋势的发展,将严格“收支两条线”政策,并从行政性收费、罚没性收入全部上缴国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不能与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挂钩。对于“罚没款”的监督不足导致“罚款经费”寄生在执法权异化的土壤中,更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影响了执法公正性和执法公信力。

二、梳理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机制问题的成因

从经费保障的整体框架来看是一个上下联动的系统组织结构,分级管理下的经费保障机制,缺乏法律法规政策的协同统筹,难以区分财权和事权,再加之人为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对经费保障机制带来阻碍。一是区域经济实力差异导致经费保障差异。针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实力相对较强,地方政府经费保障相对充分;相比经济落后区域,面对犯罪案件的增多、办案成本的加大,而地方财政相对薄弱,检察经费保障困难。经费保障受地方政府权力牵制较大,司法机关在行使国家司法权、维护宪法、法律尊严过程中履行国家权力,而现行经费保障机制与地方政府存在依赖,影响了检察机关的独立性。特别是在案件查办中,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如果案件对地方利益造成重大影响,检察机关需要作出相对让步。可见,各级检察机关在检察经费保障上取决于地方财政税收状况。

三、完善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的措施

1、检察经费保障体制的创新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检察机关实旋上下级领导,该关系不但包含业务方面的领导与被领导,还包含人、财、物三方面的领导与被领导。经费保障特殊性由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其要求财政部门必须按照具体情况进行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的制定,并做好审批预算工作。按照检察机关现阶段经费情况分析,其创新可分为2方面,如向省级财政预算纳入,向中央财政预算纳入。根据现行经费保障体制,主要实行地方政府对经费内人员费用负责;省级政府主要对经费内公用费用负责,中央政府主要对检察事业发展或其他专项经费等负责。通过”三级负担“体制全面实行后,有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强化,能够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有效克服。但伴随司法改革力度的加大,为完善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可进行”业务经费省级统筹“经费保障体制的合理建立。此体制能够对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整体水平进行全面提升,是降低行政干涉、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

2、加大经费保障体制管理力度

按照现行检察经费保障系统,省级财政对省级检察院经费全额保障,中央财政无需承担,省级检察院只参与中央与省级财政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工作。目前检察经费保障无法做到全额预算,只能以追加经费为补充,上缴涉案财物也是检察院追加经费获取的主要手段。当检察院对检察机关上缴涉案财务取得的追加经费进行分配,为避免贪污腐败及职务犯罪行为的出现,必须隔离处理检察机关,也就是对检察院进行全额预算经费保障。在经费保障、人员装备、执法办案能力等因素充分考虑的前提下,要求完成经费分配工作必须做到客观、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公平性、公正性。在检察机关具体情况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确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额经费保障,才能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3、建立公用经费标准定期修改机制

在全面控制的前提下,对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工作的重要阶段与高风险过程加以重视,加大控制力度,凸显重点。为达到检察机关工作需求,必须对检察业务成本进行有效提升,通过公用经费标准定期修改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可确保检察执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这不仅与社会需求、经济规律相符,更能对工作人员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同时,应做好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工作,提高办公设备技术水平,推动检察事业的不断进步。

4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适应财政改革新形势,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积极有效地争取支持。编制预算是经费保障的中心工作,是争取经费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检察院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把握财政改革动向,认真研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适应财政改革要求,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遵守《预算法》的规定,增强预算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检察机关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即是对检察机关履行其职能所需经费的配置过程。能否编制好检察机关的部门预算,对检察机关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经费支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上下联动,加强协调,形成经费保障工作的合力

要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经费保障工作的领导,尤其要充分发挥省级检察院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规划、指导等方式,帮助下级检察院解决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下级检察院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上级检察院的工作,对上级检察院下达的决定和任务,必须坚决执行,按时完成。要通过一级帮一级,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解决经费保障问题。

6争取多办案、办好案、办大案,依法追缴案款上缴,申请返拨经费

加强资金节流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把关,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减少“吃请招待”经费,严格管理,建章立制,多管齐下,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节约型、高效型的人民检察院。

7完善检察经费立法

确保检察经费有法可依,依托经费保障相关规定,最高检要从法律拟定上完善检察机关经费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经费保障的归属、原则、责任、权限等问题,确保科学合理有章可循。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按照检察院相关工作要求,在法律监督职能履行过程中,检察院应与执法办案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并通过正确法律法规的实施,完善制度。在检察经费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的前提下,提出正确、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以此对检察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并将检察机关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高检发[2002]19号)。

[2]翦改言。改革完善检察经费保障体制。检察日报,2004-12-13.

关闭

智能悬浮区